冷链物流“东多西少” 分布不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硬件设施依然缺乏,设备分布不均,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
2022年冷链物流发展与现状
一是城市人均冷库容量偏小,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国际冷藏仓库协会(IARW)数据分析,国内冷库建设规模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人均冷链资源水平还有待改善。二是冷库容量地域分布不均。三是冷库企业分布不均。
配套设施少、信息化水平低
我国冷链物流前端后端设施相对而言不够完善,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一是冷藏车等配套设施保有量少。二是冷藏运输率低。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冷链运输率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一直偏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90%之间的水平,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仅有15%、57%、69%。三是“断链”时有发生。四是信息化支撑力度偏弱。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从产地到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取到匹配的链条信息,导致产需不对等。
冷链物流市场 集中度不高
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冷链物流产业起步晚,冷链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专人、缺资金”,冷链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冷链企业中大型企业较少,多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冷链物流行业仍面临散、小、杂的特点。
冷链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巨大,创新研发乏力。68.97%的企业反映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冷链物流人才,具备全链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冷链相关领域的创新活力呈现回落趋势。
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一是建立冷链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商务、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组成,冷链协会和企业具体实施的工作推动机制。
二是形成全国统一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在构建互联网生鲜农产品等冷链物流生态体系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平台,特别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加强对生鲜农产品供给、生鲜农产品需求以冷链物流布局等诸多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进而为生鲜等冷链物流运输、配送等提供全面信息服务。
三是推动冷链物流建设纳入新基建理念。全力支持科创型企业立足冷链基建领域,大力支持行业企业加大对应用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让冷链物流充分融入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建设之中。
四是加快关键性冷链物流基础性建设。三是,加强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以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冷冻冷藏供应链的上游延伸,使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下游节点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使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有效防止供应链断链。
绵阳西部冷都 冷链物流先锋
绵阳西部冷都作为冷链物流的先行者,项目占地408亩,总规划面积48万平米,旨在创立西部农产冷链第一城。绵阳西部冷都项目拥有2万平米低温冷库+1万平米高温库,年均冻品吞吐量200万吨,现有城配运输车及同城配送车80余台。
(绵阳西部冷都实景图)
绵阳西部冷都大型冷链中心做为绵阳市体量,的冷库,冷库硬件设施完备,技术**,集冷藏、冷冻、低高温区可调温控仓储,总面积约2万㎡,能够提供冷链运输、装卸、仓储一体化服务,以及集采分销、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满足农产品、肉类、冷冻食品、水产品、连锁餐饮等各类产品的全供应链服务需求,体系依托于线下专业市场的终端护航、面向全国48个市级产业的布局支持,真正的形成平台化的“智慧化”冷链供应链仓储体系,发展成为西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