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5、2050三步走,中国冷链未来30年发展规划
未来 30 年,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的发展分为 3 个阶段,即 2020—2025 年、 2025—2035 年、2035—2050 年。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关键技术、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能够支持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的稳步、有序、可持续发展。
1. 2025 年发展规划
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方面存在的温湿度波动大、能耗高、自动化及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到 2025 年应突破以下关键技术:
①典型生鲜农产品冷加工工艺,高效差压预冷技术,低温天然工质快速冻结技术;
②农产品冷藏环境温湿度精准保障技术,生鲜农产品干耗控制技术,农产品冰温环境保障技术;
③冷藏运输过程中农产品品质监控技术,冷藏运输用蓄冷技术,基于纯电动 / 燃料电池汽车的冷藏运输技术;
④天然工质低能耗冷柜技术,生鲜配送柜技术,移动式生鲜自动售货技术;
⑤基于 5G 的全程冷链信息化技术。据此构建生鲜农产品标准化、智能化的产地冷加工装备研制体系,建立低能耗低成本冷藏储存装备研制体系和自动化冷链物流园区,初步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的高效化、标准化、智能化。
2. 2035 年发展规划
立足前一阶段技术和装备进展,分析温度流、能量流、品质流、价值流的相互影响,突破以下关键技术:
①物理场辅助冷加工技术,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的预冷共享系统;
②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冷能利用技术,近零能耗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采用环境友好型制冷剂的高效制冷技术,智慧冷库技术;
③应用于冷藏车的太阳能驱动制冷技术,液化天然气(LNG)驱动冷藏运输技术,液态空气驱动冷藏运输技术;
④环保低能耗智慧冷柜技术;
⑤绿色冷链物流系统优化技术、果蔬品质监控图像识别技术。据此建立绿色可持续智慧冷链储运装备研发体系及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发展生鲜农产品全程智慧绿色冷链体系,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可持续化、信息化、智慧化。
3. 2050 年发展规划
在前期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可持续化、信息化、智慧化研究基础上,突破以下关键技术:无人化智能化果蔬预冷技术,无人化冷冻冷藏技术,无人驾驶冷藏运输技术,量子工程与冷链设备融合技术。据此建立生鲜农产品无人冷链园区和无人智慧全程冷链体系,实现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信息化、智慧化、无人化。
近年来,冷链物流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上述文件精神以及“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作出详细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有哪些重点?跟着冷食君一起看专家如何解读!
◀◀◀ 1 ▶▶▶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重磅发布
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展望2035年,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将全面建成,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图片来源:网络
一、对冷链行业来说,这个规划标志着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是国家层面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纲挈领、精心谋划了未来行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全行业有了主心骨,有了总方向,有了路线图。
二、按照这个规划发展下去,到2025年:
☆对国内农产品而言:国内冷链物流的“任督二脉” 将被打通,通畅的国内大循环将进一步促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迈向农产品生产流通质和量再次飞跃的“新时代”;
☆对进出口冷链产品而言:将能够便捷地在内循环、外循环之间切换——出口产品依托广阔的****,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进口产品能更精准的全球组货、更敏捷地匹配****。
☆对消费者而言:将享受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生鲜冷链产品。既有“猪吃叫”、“鱼吃跳”的新鲜品质,又能有全程温控、全程监管的安全放心。
◀◀◀ 2 ▶▶▶
专家解读,把握重点
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国家发改委:
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2025年建成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四横”指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纵”指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四大通道。
张江波介绍,通过“四横四纵”串接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其中,“3”指的是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聚焦产地“*先一公里”和城市“*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2”指的是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冷链产品国内国际流向**,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1”指的是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流网络。
为加强冷链物流监管,张江波举例称,《规划》提出“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工程”,依托现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纳入追溯管理范围,推动国家、省级平台以及各类市场化平台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建成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冷链物流追溯闭环。
张江波指出,《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个五年规划,并以国务院文件印发,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做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图片来源:《规划》
交通运输部: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升级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表示,交通运输部将认真贯彻落实《规划》部署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狠抓工作落实,为推进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具体来讲,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因地制宜推动完善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公路货运站冷链物流设施,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
二是推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升级。进一步研究完善冷链运输车辆准入条件,推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检测设备。推广应用标准化周转箱、托盘等运载单元以及冷藏集装箱、蓄冷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具,逐步替代“泡沫箱+冰袋”等冷藏保温方式。
三是创新冷链运输服务模式。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发展公路冷链专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积极发展国际冷链直航快线、冷链国际班列、国际生鲜包机等业务,**国际冷链运输服务水平。
四是健全冷链运输法规制度和标准。研究细化冷链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管理要求,加大《冷藏保温车选型技术要求》《冷链寄递保温箱技术要求》等标准的宣贯力度。
农业农村部:
加快补齐“*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两年来,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能力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显著**,扩大了高品质生鲜农产品供给。
宋丹阳透露,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高效协同、持续发力,加快补齐“*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
一是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围绕“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优化布局建设,构建基本覆盖主产区、支撑生鲜农产品上行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二是建立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壮大一批产地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主体,培育一批低温处理、集中仓储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构建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三是健全要素支撑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建设运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加强产地冷藏保鲜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
商务部:
全国超过70%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链设施,鼓励第三方社会化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在谈及如何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双**时表示,商务部始终高度重视流通领域冷链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支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新增冷库库容600余万吨,全国超过70%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链设施。
李刚表示,下一步,为贯彻落实好《规划》,商务部将在流通领域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着力增强三种能力:
一是抓产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商品化处理能力。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利用率,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把更多流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
二是抓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建设,增强流通主渠道冷链服务能力。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农产品跨区域集散地等组织核心功能,推动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加快完善具备物流集散、低温配送等功能的冷链设施,对接主要产销地,创新物流干支线衔接模式,畅通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动脉”。
三是抓终端零售网络“冷环境”建设,增强冷链配送能力。支持升级改造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零售网点,完善终端销售冷链配套设施。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完善产地仓、中心仓、前置仓等冷链设施,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冷链流通。鼓励第三方社会化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推动冷链云仓、共同配送、零担物流等模式推广应用,**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
供销合作总社:
将编制完成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四五”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马继红表示,下一步,供销合作总社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照国家规划要求,组织全系统主要从三方面全力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编制完成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四五”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关系基础民生保障,具有准公共特征。基于这个定位,供销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服务对象重点是小农户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为政府宏观调控、应急保供提供支撑,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网络建设目的是贯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规划将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原则,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自建与合作相补充等方式,着力打造以“三网一平台”为主架构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二是抓好“三网一平台”建设。“第一个网”,围绕“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统筹推进全系统骨干网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对接国家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结合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布局600各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按照“一个中心带动N各田头保鲜仓”的模式,**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在消费集中地区,对接国家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重点建设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开展中央厨房、生鲜电商、集采集配等业务;在重要集散地,重点建设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推动有条件的枢纽基地打造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第二个网”,抓好省域网建设。由省级供销合作社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省域网。“第三个网”,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推动省域网之间的融合对接和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网。
“一个平台”,是搭建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一盘棋”。
三是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综合流通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服务水平。
◀◀◀ 3 ▶▶▶
专家连线:
应建立“冷链物流+供应链”协同平台
从冷链物流及相关区域产业的角度,如何看待《“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冷食君第一时间连线采访了河南省物流协会副会长、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王焰。
王焰认为,《规划》的出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区域产业角度来讲,河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由物流大省向物流强省发展,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目前河南还缺少物流龙头企业,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如双汇物流等,主要服务于母公司,业务比较单一,综合服务能力有待**。
从河南省有关职能部门角度来讲,要注重扶持、支持发展本地的物流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国性冷链物流企业。
同时,从行业角度来讲,应建立“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协同平台,加强市场化运作,**市场活力,重视市场创新。
实际上,河南本身的“四条丝路”建设于这次新出台的《规划》中的“四纵四横”,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实现双循环,可以形成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