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呈现高度定制化和个性化,订单具有分散和非标的特点,尤其伴随着末端生鲜零售场景的多元和碎片化,冷链运输的要求日趋严格。时效方面,随着生鲜电商、新零售等新行业的爆发,各类客户对冷链物流的辐射半径和时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与技术要求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业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标准化程度方面,由于上游本身缺乏标准化、运输过程存在断链等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备和行业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自动化程度方面,由于自动化设备落地成本较高,且多数冷链物流服务有链条断裂、流通率低的问题,导致全链路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难以实现。
历史沿革: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但历经十几年发展已经步入发展黄金期。纵观美国日本冷链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除了 GDP 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大型赛事的举办、商超和餐饮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支持都成为影响城市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复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历史,1998-2007 年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彼时冷链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缺失。
2008-2017 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步入起步发展阶段,2008 年奥运会的承办成为冷链物流发展转折点,国家对食品安全和冷链运输的标准显著提高,与日本相似,同样起始于冷冻食品的快速发展和冷冻品需求的增强,外资冷链公司如美冷、普菲斯、太古等进入中国,双汇、光明等上游食品企业成立独立物流公司,中外运、招商局等央企布局冷链,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试水生鲜电商,冷链物流企业逐渐兴起。
2018年至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全民冷链需求爆发,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在行业全方面升级、消费升级带动需求持续增长,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机会迸发。
行业规模: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 3800 亿元以上,其中食品冷链需求占据总需求的 90%以上。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由 2013 年的 90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832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 16.3%,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由 2013 年的 7720 万吨增长至 2020 年的 26500 万吨,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 20.3%,市场规模和需求总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的提高促使居民消费升级转型加快,高端生鲜需求增长,叠加餐饮业自身发展变革的需求,食品冷链迅速发展。
同时,国内老龄化趋势逐渐增长,消费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叠加疫情影响下疫苗运输需求增长,医药冷链同样迎来发展机会,多重需求因素共振带来冷链物流行业生机勃发。在行业增长的背景下,冷链物流企业同样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冷链业务营业收入由 2015 年的 173.93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714.69 亿元,增长显著。冷链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不断上升,由 2015 年的 1.3%增长至 2020 年的 2.3%。
目前食品冷链需求仍然是中国冷链需求的核心,占行业总需求的 90%以上,食品冷链主要包括六种品类物流需求,其中蔬菜水果类合并占比超过 50%,成为核心消费品类。
行业现状: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冷链流通率较低和冷库建设规模的不足,导致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完善冷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率,减少断链和损耗仍然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石,也是冷链物流企业走出高投入期,逐步实现盈利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生鲜类冷链流通率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对比仍存在差距,果蔬类/肉类/水产品类流通率分别为 22%/34%/41%,而发达国家普遍保持在 95%-。生鲜农产品损耗率方面,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损耗率分别为 10%/19%/7%/9%,而发达国家普遍保持在 5%,提高冷链运输能力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速追赶,差距不断缩小。我国虽然冷库容量整体居于列,但在人均冷库容量方面与海外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根据全球冷链联盟(GCCA)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0.132 立方米,仍然低于海外大部分国家。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追赶,我国冷库容量由 2015 年 的 3740 万吨增长至 2020 年的 7080 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由 2015 年的 9.34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33.54 万辆,增长迅速且增速保持稳定,随着冷链物流网络的日益完善,服务能力将不断增加,更好的满足冷链物流服务需求。
中国冷库建设仍存发展空间。截至 2021 年,中国冷库总容量为 1.3 亿立方米,其中山东、广东、上海、江苏、河南为前五大冷库容量多的省份,冷库容量分别为 1563 万立方米、1138 万立方米、1025 万立方米、896 万立方米、883 万立方米。而广东、山东、上海、江苏、辽宁为前五大冷库数量多的省份,冷库数量分别为 277 个、149 个、122 个、107 个、102 个。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对比海外仍偏低,尚未出现明显的企业。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及居民消费模式变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冷链企业目前约有 2300 家,企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 15.0%,行业内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为仓储运输型和电商型综合物流,市场份额分别为 43.0%和 25.0%,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平台经济模式在资源整合上的优势,综合冷链服务商和电商型综合物流企业的占比将逐渐提升。
企业的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020 年企业冷链物流业务营业收入合计达 694.7 亿元,同比增长 26.4%,这些企业 2020 年在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份额约为 18.1%,同比增长 1.9%。目前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冷链物流市场的集中度相较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业内还未出现企业。伴随生鲜电商需求的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冷链物流行业还将迎来爆发增长,行业内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有可能被淘汰或整合收购。
企业区域分布集中在东部地区,竞争较为激烈,西北与西南等地区仍是蓝海市场。
从目前的冷链物流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总量排序依次是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地区是冷链物流为集中的区域,企业达到 41 家,竞争较为激烈,其中上海市企业数量多,达到 21 家。冷链物流企业多聚集于东部沿海与中部农产品产区,这些地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而像西北、西南地区,例如新疆省等目前仍处于冷链物流发展初期。
展望未来 5 年,西北、西南等地区冷链物流渗透率有望提升,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焦点并为企业冷链物流网络形成有力的支撑。
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助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面对许多挑战。在国内双循环背景下,产业升级创新和扩大内需给冷链物流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我国目前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等全面升级,对高质量、精细化、智能化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同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断链”、“伪冷链”等问题突出,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冷链产品安全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尽快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2021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食材供应链行业需求迸发,冷链物流获广阔增长空间
食材供应链主要指在采购、加工、流通等环节,通过资源整合为企业及个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的原材料,其中冷链物流配送及仓储体系贯穿全程,是保障全程温控、控制食材安全和质量的必备。从食品冷链需求端来看,规模超万亿的食材供应链行业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需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