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惹谁了?
12月9日-10日,以“聚势创新预享味来”为主题的2023西安预制菜产业合作发展大会在西安市的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上,政府领导,省内相关协会代表、专家学者、预制菜行业及新锐品牌、广东、上海、湖南、广西等预制菜发展先进地区的企业代表及中央省市媒体等600余人共同参会,就预制菜的发展畅所欲言,纷纷对这个万亿的产业,信心满满。然而,在会后媒体的报道评论区,反对声音不绝于耳,让人们不得不对这个号称万亿的产业,重新审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预制菜行业,你到底招惹了谁,召来了如此多的骂声。
预制菜的前世今生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1940年萌芽,1960年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管理与经营,Sysco(美国西斯科公司)搭乘这趟快车成为全球大的食品供应商。Sysco共经营有40多万种商品,也是我国很多供应链企业的对标的企业之一,不过也正因为受到Sysco的启发,国内相关行业才得以起步发展。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预制菜在日本开始高速发展,保持每年20%的增速,期间,日本大的两家预制菜公司神户物产和日冷集团诞生。神户物产主要从事食材生产、批发和零售,日冷集团则通过海产起家,重点发展冷冻预制菜和冷链物流。
中国的预制菜行业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来说更为年轻。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预制菜,主要是由于一些国际餐饮巨头如麦当劳、肯德基等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半成品菜的配送模式。随后,在2000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从事深加工半成品菜的企业,它们主要为餐饮企业提供预制食材,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品质。这些企业也成为了中国预制菜行业的者和推动者。2020年以后,受到xinguan疫情的影响,中国的预制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C端市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和接受度大幅提升,预制菜的品类和渠道也不断丰富和创新。
预制菜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和现实基础
人类的饮食是从原始烹饪到逐渐形成的餐饮业、食品工业、快餐业,即食品产业,是以“手工食品”“工业食品”“快餐食品”等形式来满足人类饮食需求的。餐饮业、食品工业、快餐业三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产业为人们提供不同加工程度和不同性状的食品。无论是哪类食品,其共同特征都是包含原料选取,工具、设施设备使用,技法技术施展3个要素,以此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食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代发展到,预制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物展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场景下的饮食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讲,预制菜之所以能够在快速发展,形成近万亿的产业规模,是有深厚的社会和现实基础的。
其次,从供给侧来看,食品工业发展到已经比较成熟,具备预制菜大范围推广的资源渠道条件。在2B端企业已经打造了产供销一体化完整的销售链条。随着消费场景的细分,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在助推上游的食品生产企业,围绕市场变化,研发适销对路的预制菜产品。
叫骂声中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从2018年的8000家激增到2022年超7.6万家。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1000亿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3000亿元。行业业态也是各式各样,既有传统连锁餐饮企业、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新型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及直播平台等。 据艾媒咨询调查,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2023年预计达到5165亿,同比增长23.1%。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突破9000亿元,2026年一定会突破万亿大关。 预制菜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型行业,产业链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和加工业,产业链下游是预制菜的消费市场,分为B端和C端两大销售渠道。当前,预制菜市场主要以B端销售为主。近年来,随着餐饮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因疫情催生的家庭端消费需求变化,预制菜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
预制菜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个新生事物,要得到人们的认可,是需要一个周期。预制菜的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被人们不理解,甚至是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去否定一个产业。预制菜发端于现代食品工业,核心是围绕食品做文章,那就不能偏离食品的行业属性。预制菜行业要行稳致远,预制菜的企业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做实,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坚持做产品的标准化。从选材、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环节,都要做到有标可依,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才有保障,这是预制菜行业立足的根基。 第二,坚持做产品的多元化。作为预制菜的生产企业,要在发掘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上下功夫,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地域特点、口味等,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品、精品。 第三,突出营养化这个灵魂。预制菜目前之所以被人们诟病,被污名化,消费者大的顾虑点就是预制菜添加剂种类多,吃后中老年人容易得三高,青少年容易变成小胖子。因此,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在营养和美味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才是未来考验预制菜生产企业大的难题。 第四,要照顾到人们的情感需求。中国人讲究吃是出了名的。不光要吃的美味有营养,还要吃的有氛围,吃的有格调,更要吃的有面子,有仪式感。在汉代,人们的饮食就追求:食色、食味、食形、食器。在各项技术高度发达的,我们不能忘记老祖宗的优良传统。比如说,年节礼品是预制菜消费的一大场景,预制菜生产企业就要考虑,怎样将年节的喜庆氛围与预制菜的消费结合起来,在保证菜品口味的前提下,设计出有美好寓意的食器、包装和礼品,而不是让人们吃完之后,留下一桌子的塑料盒。 当然,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光有生产企业也是不行的。产业链的上下游,相关方都要各行其职,做好配套和支持。 、政府要做好标准搭建和监督执行,从政策上对新兴的预制菜行业进行倾斜支持。牵头行业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搭建行业的各项标准,制定行业发展的规划,做好资源布局。 第二,协会要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各方,凝聚力强的优势,整合好媒体、渠道、消费者、研究机构,为预制菜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各类媒体、研究机构,要利用自己传播面广,性强的优势,多为预制菜发声正名,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安全、健康、营养的行业形象。
不少业内人士表明,相比现炒菜,预制菜的安全与营养因标准化生产反而更能得到保障。现阶段,预制菜存在缺乏国家标准、质量监管欠缺、对消费者公开度不够、对公众的宣传科普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然而消费者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