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5986619992

佛山到嘉兴冷链物流公司 安全放心 生物电子冷冻 水果运输

更新时间:2024-06-25 08:18:00
价格:¥300/吨
广东踏信:安全送达
公司定位:深圳
服务对象:奶油
联系电话:15986619992
联系手机:15986619992
联系人:谢庆飞
让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3、中国与美日冷链物流行业差异分析

(1)上游:生鲜农产品供给和流通主体的差异

美国生鲜农产品产地较为集中,地域发展平衡,而我国具有地域性“两超多强、东密西疏”的特点。美国农业种植 地和水果产地较为集中,并且大中型农场数量多,美国农业产值的 10%由 400 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规模农场贡 献。而我国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地理形态多元、气候复杂、跨纬度广等因素,导致生鲜农产品生产地域不均衡,季 节周期性影响较大,其中山东与河南是我国大的生鲜产区,全国则呈现“东密西疏”的供给特点。此外,我国规 模经营的农场较少,经营 10 亩以下的农户占比在 90%左右,以商品化经营为主的农户占比仅为 2%,农产品和水果 的规模化生产与美国相差甚远。

在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但农产品精深 加工不足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短板,目前中国的粮食储藏和果蔬产后损耗率分别高达 9%和 25%,远高于发达国家水 平,而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制之比仅为 0.38:1。中国农产品加工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产品粗加工多于 精加工;初级产品多于深加工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于产品,而其根本原因为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和装备普遍落 后于发达国家 10-20 年,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不普遍。此外,美国食品加工产业发达,而中国水果蔬菜加工领域尚 未形成规模。中国目前在速冻食品领域代表公司有三全食品、安井食品,乳制品领域也形成以伊利和蒙牛为主的双 寡头局面,肉制品领域有牧原股份、圣农发展等,但在水果蔬菜加工领域仍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图片

美日两国流通主体组织能力强,渠道整合程度高,而中国流通主体孱弱,流通渠道仍处于整合初期阶段。由于美国 大型农场较多,农产品生产具有规模化优势,流通环节较少,流通渠道主要以 B 端配送中心为主,占据流通渠道的 79%,因此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较高。不同于美国的大农场规模生产模式,日本和我国农业生产均是以中小规模农 户为主、农产品结构较为分散,因此均面临生鲜农产品生产流通难以规模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分散的农产品结构, 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组织能力,日本农协从产销供应链深入协调打通每个环 节,在农产品的育种、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采后管理上每个环节都形成相应标准体系,并建立以中心批发市 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城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日本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以多级批发市 场长链条为主,美国则以发展大型配送中心的短链条模式为主,而中国在流通渠道环节更为复杂多样,既存在多级 批发市场的流通体系,也出现了农超对接等直供模式,相比美日的流通体系,我国生鲜流通市场仍需加强流通主体 的组织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完善。

(2)中游:冷链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化程度的差异

美日两国冷链仓储行业较为发达,冷库体系建设成熟,而中国尚未形成规模化运营。如前文所述,美国冷链行业核心特点为较强的化分工,其冷链仓储行业经过多年化发展格局稳定,仓库建设较为成熟,企业地面服 务范围广阔,形成规模效应的正向循环,两大冷链仓储行业企业 Lineage Logistics 和 Americold 合计市占率超 过 45%,全球范围冷库容量分别达到约 5550 万立方米、3830 万立方米。

日本冷链基础设施标准化程度高,温度带 划分严谨,冷库体系建设较为成熟,行业日冷集团现有 79 个冷库,总库容达到 130 万吨,占日本冷库库容的 10%。而我国目前生鲜农产品仓储技术设施建设和装备仍然较为薄弱,且由于流通渠道整合程度低,流通环节过多, 生鲜农产品仓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未来随着行业标准化程度提高,流通主体加强整合能力,我国冷链仓储行业也 将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和高集中度方向发展。

图片

美日冷库投资运营模式成熟,资金充足,而中国尚缺少组织力强的投资主体和资金的投入。从美日经验来看,冷链 物流基础设施初期投资成本巨大,尤其冷库资源整合门槛较高,在规模效应未形成之前盈利能力低,投入高,需要 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较快建设。美国冷链仓储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投资运营十分成熟,资源集中度较高,公用冷库 资源(即提供第三方冷链仓储服务部分)已经占比 79%,私人冷库资源(企业自有冷库)仅占比 21%。

日本同样注 重公共仓储资源的投资,投资建设冷库主体中各级政府和政策性银行不同程度参与了许多大型仓库设施的投资,或 提供土地、资金、或投资组建企业,日本政府投资的冷库设施均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政府投资公共冷链仓储有利 于利用社会资源,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恶性竞争,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不足的难题,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仅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中国目前在冷库投资方面仍然较弱,难以有效整 合冷库资源,企业冷库容量占比仅达 28%,未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冷库资源整合有望实现。

(3)下游:饮食习惯和商业模式的差异

中美日饮食结构差异较大,中国饮食习惯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使冷链较难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运营。食品结构的差异 直接导致冷链下游需求的结构差异,美国人均冷冻品消费量达到 60kg/人,日本达到 20kg/人,而中国仅达到 9kg/人, 远低于美日;而美国生鲜食品消费比例约为 60%,日本约为 55%,中国则达到 95%,远高于美日,中国消费者追求菜品的色香味,食材较为多元,烹饪流程复杂,且中餐菜系种类繁多,消费者口味各不相同,冷链下游需求相较 于美国更加复杂。

B 端需求方面,美日餐饮连锁化率高,有利于食材供应标准化,而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较低。美日餐饮连锁化率均达 到 50%,餐饮供应链规模化程度较高,而中国餐饮业连锁化率仍然不足 20%,餐饮业市场较为散乱,餐饮供应链发 展较弱。并且美日食品生产工业发展相对成熟,B 端餐饮业态以快餐为主,在日本上市餐饮公司排名中,前 25 名餐 饮企业均来自快餐、大众餐饮业态,快餐食材简单且烹饪流程较为单一,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运营。

图片

C 端需求方面,美国由于末端配送较难实现规模化导致 C 端需求较弱,中国以“便利经济”为核心,呈多元发展趋势。美国人口密度较小,截至 2020 年达到 36 人/平方公里,相同区域面积下美国居住人口要显著低于中国,因此生 鲜食品末端配送效率低、费用高,难以实现规模化配送,成为制约其 C 端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中国人口密度较 高,截至 2020 年达到 150 人/平方公里,居住多以小区楼房为主,生鲜食品配送效率较高,因此产生的配送费用较 低,较易实现规模化配送。末端配送的差异决定了美国生鲜需求大多以食品供应商—大型连锁商超/生鲜超市—消费 者自行购买,以 B 端需求为主,而中国生鲜需求则更为多元,拥有包括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多种模式。

二、以启山林: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成长潜力较大

1、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我国冷链物流运营现状: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呈现高度定制化和个性化,订单具有分散和非标的特点, 尤其伴随着末端生鲜零售场景的多元和碎片化,冷链运输的要求日趋严格。时效方面,随着生鲜电商、新零售等新 行业的爆发,各类客户对冷链物流的辐射半径和时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与技术要求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属 于典型的重资产业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标准化程度方面,由于上游本身缺乏 标准化、运输过程存在断链等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备和行业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自动化程度方面,由于自动化设备落地成本较高,且多数冷链物流服务有链条断裂、流通率低的问题,导致全链路 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难以实现。

历史沿革: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但历经十几年发展已经步入发展黄金期。纵观美国日本冷链物流发展历程,可 以发现除了 GDP 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大型赛事的举办、商超和餐饮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支持都成为影响城 市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复盘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历史,1998-2007 年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彼时冷 链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缺失。2008-2017 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步入起步发展阶段,2008 年奥运会的承办 成为冷链物流发展转折点,国家对食品安全和冷链运输的标准显著提高,与日本相似,同样起始于冷冻食品的快速发展和冷冻品需求的增强,外资冷链公司如美冷、普菲斯、太古等进入中国,双汇、光明等上游食品企业成立独立 物流公司,中外运、招商局等央企布局冷链,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试水生鲜电商,冷链物流企业逐渐兴起。2018 年至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全民冷链需求爆发,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在行业全方面升级、消 费升级带动需求持续增长,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机会迸发。

图片

行业规模: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 3800 亿元以上,其中食品冷链需求占据总需求的 90%以上。目前我国冷 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由 2013 年的 90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832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 16.3%, 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由 2013 年的 7720 万吨增长至 2020 年的 26500 万吨,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 20.3%,市场规模和 需求总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的提高促使居民消费升级转型加快,高端生鲜需求增长,叠加餐饮业自身发展 变革的需求,食品冷链迅速发展。

同时,国内老龄化趋势逐渐增长,消费者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叠加疫情影响下疫 苗运输需求增长,医药冷链同样迎来发展机会,多重需求因素共振带来冷链物流行业生机勃发。在行业增长的背景 下,冷链物流企业同样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冷链业务营业收入由 2015 年的 173.93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714.69 亿元,增长显著。冷链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不断上升,由 2015 年的 1.3%增长至 2020 年的 2.3%。目前食品冷链需求仍然是中国冷链需求的核心,占行业总需求的 90%以上,食品冷链主要包括六种品类物流需求, 其中蔬菜水果类合并占比超过 50%,成为核心消费品类。

行业现状: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 起步较晚,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冷链流通率较低和冷库建设规模的不足,导致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产 业发展需求,因此完善冷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率,减少断链和损耗仍然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石,也是冷链物 流企业走出高投入期,逐步实现盈利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生鲜类冷链流通率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对比 仍存在差距,果蔬类/肉类/水产品类流通率分别为 22%/34%/41%,而发达国家普遍保持在 95%-。生鲜农产品 损耗率方面,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损耗率分别为 10%/19%/7%/9%,而发达国家普遍保持在 5%,提高冷链运输能 力仍然任重道远。

图片

我国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速追赶,差距不断缩小。我国虽然冷库容量整体居于列,但在人均冷库容量 方面与海外国家仍然存在差距,2020 年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 0.132 立方米,仍然低于海外大部分国家。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追赶,我国冷库容量由 2015 年 的 3740 万吨增长至 2020 年的 7080 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由 2015 年的 9.34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33.54 万辆,增 长迅速且增速保持稳定,随着冷链物流网络的日益完善,服务能力将不断增加,更好的满足冷链物流服务需求。

中国冷库建设仍存发展空间。截至 2021 年,中国冷库总容量为 1.3 亿立方米,其中山东、广东、上海、江苏、河南 为前五大冷库容量多的省份,冷库容量分别为 1563 万立方米、1138 万立方米、1025 万立方米、896 万立方米、 883 万立方米。而广东、山东、上海、江苏、辽宁为前五大冷库数量多的省份,冷库数量分别为 277 个、149 个、 122 个、107 个、102 个。

图片

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对比海外仍偏低,尚未出现明显的企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及居民消费模式变迁,冷链物流 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冷链企业目前约有 2300 家,企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 15.0%,行业内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为仓 储运输型和电商型综合物流,市场份额分别为 43.0%和 25.0%,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平台经济模式在资源 整合上的优势,综合冷链服务商和电商型综合物流企业的占比将逐渐提升。

企业的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020 年 企业冷链物流业务营业收入合计达 694.7 亿元,同比增长 26.4%,这些企业 2020 年在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 份额约为 18.1%,同比增长 1.9%。目前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冷链物流市场的集中度相 较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业内还未出现企业。伴随生鲜电商需求的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冷链物流行业还将迎来 爆发增长,行业内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有可能被淘汰或整合收购。

企业区域分布集中在东部地区,竞争较为激烈,西北与西南等地区仍是蓝海市场。从目前的冷链物流企业 的区域分布来看,总量排序依次是华东、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地区是冷链物流为集中的 区域,企业达到 41 家,竞争较为激烈,其中上海市企业数量多,达到 21 家。冷链物流企业多聚集 于东部沿海与中部农产品产区,这些地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而像西北、西南地 区,例如新疆省等目前仍处于冷链物流发展初期。展望未来 5 年,西北、西南等地区冷链物流渗透率有望提升,有 望成为行业发展焦点并为企业冷链物流网络形成有力的支撑。

图片


联系方式

  •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湖社区平安大道1号乾龙物流园1栋103
  • 电话:15986619992
  • 总经理:谢庆飞
  • 手机:15986619992
产品分类